翟静媛,成人直播
2009级金融系本科生,大三上去美国南加州大学交换半年。在HSBC Global Research香港做暑期实习,拿到return offer,毕业后将入职HSBC。

和大多数同学相比,我的职业选择应该算开始早的,但这一路走的却也跌宕起伏。还记得9月份刚进校的大一,我就怀着好奇心去听了麦肯锡的宣讲会,完全没有任何实际功利的目的,只是骨子里对新事物都有想去了解尝试的心。这种好奇心贯穿了我整个本科四年找工作的路。
人生充满了无数的选择,每个人的生活也都是各自选择的结果。选择意味着得到,也意味着失去,很多人不敢去选择或拖延去做选择的时间,其实都只是没有放弃的勇气和决心。我觉得人不可以太贪心,什么都想要抓住往往最后反而什么都做不好,所以最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真正在乎什么看重什么,然后坚定地专注地走下去。
我很喜欢的包蓓蓓学姐曾经写:你只看到了TA一年20w或50w的薪水却没看到TA像狗一样窝在角落里一遍遍改毫无意义的PPT navigator的场面;你看到了TA在美国的名校里风光体面,却没看到TA内心找不到的归属感和夜幕降临后浓厚的乡愁。人一生的荣华富贵,贫贱苦难,快乐哀愁,最后加减乘除一下,一算分,都一样。所以无论选择什么职业,如果是违背了内心的意愿,额外的薪水只是买断了内心的幸福感。
没有哪一种选择会是十全十美,说到底还是得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为了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我先后在商行,人力资源,媒体,咨询,投行里面都做过实习,因为实习做的太散,在申请summer intern的时候吃过亏,很多简历过不了,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正是因为有着之前这些所有的经历,我才能在拿到offer的时候坦然的说:这就是我想要的。而不会淹没在随之而来的焦虑里,就好像你辛辛苦苦追一个姑娘,费劲千辛万苦终于追到手了却还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她,做很多无用功。
了解不同工作不同行业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和职发的老师聊天,找师兄师姐聊天,参加企业的宣讲会,参加学校的社团,在网上看前人写的经验,看相关的书籍,听职发办的讲座……但在所有方式中,最直接的当然还是靠自己亲身实践。每一份实习都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在商行的生活是一种很接地气的感觉,同事之间关系很融洽,年长的同事像阿姨一样和我聊家常里短,但具体的业务繁杂琐碎高度不够;在人力资源的工作也很开心,每天看简历面试申请者,工作有一定挑战也有成就感,但是同事每天聊天的内容都主要是娱乐八卦,让我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施展的空间,工作的挑战也不够大。后来去美国交换的半年里,加州自由包容的环境让我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我最终发现这是一个关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及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工作不只是是一份工作,它占据了我们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工作会塑造我们的视野改造我们的性格,会显著影响生活的品质和生活的方式。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对新鲜度有较高要求的人,喜欢思考,喜欢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并且希望我的工作能给我提供一个看世界的角度和一份较广阔的视野,所以突然对媒体有了强烈的热情。
仍然记得面临紧张的投行申请季,我坐在USC Marshall 商学院一层的沙发上,既激动又忐忑地给大洋彼岸的职发武老师打电话,当听到我在犹豫要不要继续申请投行的时候,武老师告诉我要冷静理智,不要意气用事,不妨继续申请,同时尝试在寒假的时候先做一份媒体类实习感受感受。后来我先后做过两份媒体类实习,真的很喜欢,至今仍打算日后以兼职形式继续一名记者的生涯,或是在金融行业打牢专业知识后再去转行。
在投行申请季来临前夕,我最终决定放弃IBD部门的申请,因为我觉得这样一份工作不会让我离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更近,而这就是最好的理由。The shape of your future is right in your hand today. 今天的每一步都会塑造明天的我们自己,既然知道想去哪里,就要把双脚放在向梦想前行的路上。所以最后我只申了7家左右的投行,清一色都是Research部门,没有Research职位的银行不管名气多大都果断放弃。这让我在准备面试的时候负担轻了不少。
但是事情并不像想象那样顺利。7家投行其实只拿到两家面试,我想绩点不够突出,实习不够抢眼应该是主要原因。DB挂了一面,汇丰的电面很早,等了将近3个月都没有下一步的音信,我几乎已经完全放弃希望。下个学期开始后,我和同学一起忙碌地准备着咨询的面试,网申,mock,电面一轮轮进行,根本都已经不再去想投行的申请。直到有一天,忽然收到汇丰的邮件,1周后香港终面。面试是Assessment center的形式,从早上8点面到下午4点,有好多好多环节,但是却是我至今感觉最顺畅最开心的一次面试。虽然都是大老板,但是态度和蔼可亲,氛围十分愉快,和之前参加的面试相比都要更温和更nice。就这样喜欢上汇丰,拿到了summer intern,最后顺利拿到return offer。从一开始略沮丧,觉得汇丰没有Morgan Stanley,高盛那些银行听上去更拉风,业务更突出,排名更靠前,到最后真的留恋那里,觉得是perfect fit,我对找工作这件残酷的事又多了一层感悟。就像人生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一样,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人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最后总还是差一点缘分。当初和我一起拿到汇丰summer intern的一个同学,为了UBS拒绝了汇丰,最后我拿到了return,UBS却全球大裁员没有几个return,他只好再另谋出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是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7家申请只拿到两家面试,最后却在求职季前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人生的得失有的时候真的说不定,面对结果也需要一份讲求缘分的心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脚踏实地走过每一步,最后一定能有一个让自己不遗憾的结果。
最后有一点心得,是在香港实习的时候老板和我说的,他说做人眼光一定要放长远,不要太争一时得失,不要去想5年后同学聚会你会怎么样,要想十年二十年甚至更远,把每一件事放在人生的尺度上去衡量它的意义,把眼光放长远,你才能走得远。
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也适合自己的工作。引白岩松的一句话作结:不要因为走得远了,就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