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过去35年,中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一个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对投资率比较倚重,但是这种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12月15日,在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EMBA“思享会”上,成人直播
金融系教授刘俏如是说。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靠提升投资资本收益率
刘俏对于新常态的理解是,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时间里面,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多的取决于投资资本收益率,而不是投资率。换句话讲,在投资率略微下降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提高投资资本收益率的方式,仍然可以维持一个不错的增长率。
刘俏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止了投资资本收益率的提高。问题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中介效率低;第二,结构不合理,风险化解能力很弱;第三,中介服务的范围非常窄。
五大标准鉴别金融2.0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刘俏教授认为需要一种新的金融体系,将其称为金融2.0版本。刘俏教授对金融2.0版本的鉴别设定了五个标准。第一,中介效率一定要提高;第二,一定要有很强风险的分解跟承受能力;第三,应该很好的动员跟吸收私营资本;第四,应该推动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的扩大;第五,应该扩大、优化金融中介的结构。
在金融2.0版本之下,金融体系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说投资资本收益率比较好的企业能够真正上市,这个是我们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像大家讨论的IPO制度改革、退市制度改革能不能落实?需要什么样的勇气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这些都是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
金融2.0体系下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2.0时代,刘俏教授认为是机遇的时代,也是挑战的代。中国金融资产——债务加上股权,前者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政府债务、企业债务还有银行体系的债务,合在一起是GDP的三倍。到现在为止大概为170、180万亿人民币的样子。大家预估一下,17年后,我们将新常态稍微讲长远一些,2030年的话,中国经济能够保持7%的实体增长水平,加上4%的通胀水平。这样的话,可能我们17年间名义GDP增长速度是11%、12%的样子,中国经济6年翻一番。按照当年的价格,意味着2018年我们GDP是100万亿,到2024年200万亿,到2030年400万亿。也就意味着到2030年的时候,如果现有结构不发生变化,中国将有1200万亿人民币的金融资产规模。
在“新常态”下,该怎样设计比较好的地方政府金融体制,使地方政府在融资方面更好地使用各种各样的融资手段,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而不是单纯靠一个额度管控、规模管控?这些问题对我们未来金融从业者也有很多启发。从现在的170、180万亿人民币,到1200万亿人民币,也就17年的时间,这对金融从业者意味着什么?到2030年,如果真的有1200万亿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时候,它是什么样一种结构?它是什么样一种效率服务中国的实体经济?这些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但是我觉得可能责任更大一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理解中国“新常态”的金融,基本上就是一个“危”跟“机”的组合。
文章改编自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