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鲲鹏国际创始人兼总裁胡伟航先生
2017年11月16日,鲲鹏国际创始人兼总裁胡伟航先生为《中国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胡先生从事出入境行业超过21年,从事移民留学工作17年,然而他并不是海外留学归来,也不是毕业后就从事移民行业,而是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与自己的兴趣,一步步创造了今天的成功。
观点一:敬畏自己生活的时代,要有历史感。
人的生活如同红酒与茶叶,都需要年份的积淀。胡总出生于70年代,经历了文革时期、尼克松访华,从批林批孔到批水浒批宋江,直到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生长的时代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剪影。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又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导、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商品经济,到1993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变化。1992年,他考上北京语言大学学习阿拉伯语。因此,7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经历了一种较为撕裂的社会思想碰撞。因而,现在不同个体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导向。也正是在这种社会大变化的时代,才发现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在历史大浪潮下都是很渺小的,人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敬畏历史,顺应历史。
观点二:世界是多元文化的,不是非黑即白的。
他说,在北语学习阿拉伯语专业,从专业角度来说,大学所得到的学习是荒废的,因为现在没有再从事相关工作了。但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说,大学期间与外国学生的交流、文化的碰撞是自己宝贵的经历。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文化带来的冲击是在1992年以前所没有的。

鲲鹏国际创始人兼总裁胡伟航先生
观点三:多在社会中实践。
大学毕业后,他面临留学、就业和读研的选择。受到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他选择去了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从事阿拉伯语翻译。在公安局工作时,最需要的是对社会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把握。因此,1996-1999年在公安局的工作是一段宝贵的经历,让他接触到了社会的阴暗面。胡总也建议北大的同学们读书要读的进去,同时也要走的出来,应该多与社会接触。从事底层工作也好,自己创业也罢,社会中的摸爬滚打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积淀。
离开公安局后,他在一家移民公司工作了8年,真正进入社会职场。回顾这段经历,他建议同学们在基层工作时要对得起工资,不要惜力,不要留余力,要把汗水真正花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对于北大的同学们而言,书念的越多,看问题的方法越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会运用最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念的书需要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才是真正的知识。
2004-2008年,胡先生从分公司总经理做到集团总经理。2008年,他注册公司的时候所带的团队很多也是老同事,老部下。虽然市场经验管理经验已经较为成熟,但他仍遇到了很多困难。他认为,带领团队,利益分配的原则一定要定好。同时说话要靠谱,要对自己的团队负责,这样才能凝聚人才。公司有基层、中层、高层,所采取的需要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在基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到中层时就需要做一步想两步,冲在队伍最前方,以身作则来带领团队;做老板时就要守住话,不轻易改变事业的发展方向,不要影响基层员工与中层经理人的创造力与发展,而应该为他们做好后勤,激发他们的能量。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困惑的问题与胡先生进行了交流。如:留学浪潮依旧来势汹汹,但同时也有很多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工作中用人单位是否真的对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名校毕业的同学有偏好?胡先生回答道,他自己的心中对学校是没有排名的,不管从哪里毕业,去了哪个国家,在工作中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作为海归,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姿态,不能以更优越的心态来面对实际的国情。
知道荣誉守住卑微,知道光明守住阴暗。胡先生在分享的最后总结到,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大家都要保持良好心态,只争朝夕,但不要强弩。顺应时代,把握社会,把握人性,创造出自己的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