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直播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昕理乾坤”——第三期“2+X”分享空间成功举办

时间:2018-03-30

2018年3月24日下午,由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举办的第三期“2+X”分享空间在成人直播 1号楼898创新空间成功落下帷幕。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魏坤琳教授、张昕副教授与我们进行分享。同时成人直播 2007级校友张炜、“最强大脑”参赛选手倪梓强、台湾成功大学交换生王苡蓁、成人直播 本科生包岱秦等四名学生一起分享了自己与心理学的不解之缘。活动由成人直播 2017级本科生衣龙雨担任主持。

魏坤琳教授与张昕教授分享心理学的科学内涵

活动伊始,两位教授向我们分享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研究课题与内容,并以幽默风趣的方式为大家击穿“伪心理学”的糖衣炮弹。张昕教授从对于心理学的误解引入,依次反驳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伪心理学”观点,如宝宝成长的“关键期”未必有效、脑电技术助力孩子学习可能只是心理作用、催眠术成功与否也要因人而异等等。接下来,魏坤琳教授与张昕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一些神奇的心理现象:比如皮格马利翁效应和自证预言带来的暗示的力量,抑或是贴标签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危害等心理学概念。通过了解这些神奇的科学现象,观众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心理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两位教授生动的分享与幽默的互动激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获得了阵阵掌声。分享环节结束后,活动筹备组向两位教授赠送了同学们手工制作的景观花卉作为纪念。

魏坤琳教授与张昕教授分享心理学的经典研究

随后,四位学生嘉宾张炜、倪梓强、王苡蓁、包岱秦一一分享了他们的“我与心理学”,讲述了自己与心理学结缘的故事,以及心理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张炜是成人直播 2007级MBA校友,她分享了自己在学姐的带领下开始观察别人、研究他人心理,并在与父母生活期间运用自己的经验改变母亲暴躁脾气的故事,激励大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张炜分享自己如何应用心理学解决生活中的矛盾

倪梓强是“最强大脑”的参赛选手,目前就读于元培学院。作为拥有9个世界冠军头衔的记忆达人,他分享了他的“最强大脑”故事。他表示,“超强”的记忆力对于自己的学习没有特别的帮助,但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提高学习的技巧。他谈到,脑力选手通过联想记忆完善认知系统,并告诉大家成功没有捷径,脑力赛事只是让他对学习、对记忆有了更深的了解。

倪梓强分享自己作为脑力比赛选手的经历

来自台湾成功大学的交换生王苡蓁同学介绍了自己在台湾因为一门选修课而对心理学入迷,在大二时转系修读心理学的经历。接着,她通过早起的闹铃实验幽默风趣地让大家感受到昏迷或沉睡状态下人的意识也在运转的事实,引出了麻醉状态下人是如何学习的疑问,并和我们分享了她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王苡蓁分享自己关于麻醉状态下学习的研究

包岱秦是成人直播的一名本科生,目前正在学习心理学双学位。他对于心理学产生兴趣源自读完《沉默的羔羊》一书时,自那时起他便产生了对研究人们思考问题及反应模式进行探索的想法。上了大学后因为社会心理学的专业课再一次燃起了他对心理学研究的激情,他修读了心理学双学位,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心理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甚至在金融学的学习上也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收获了知识和成就感。

包岱秦分享心理学双学位课堂上的收获

最后,现场观众向两位嘉宾提出了自己有关心理学的困惑。面对关于如何提高“情商”问题,魏坤琳教授表示,“情商”是一个已经被滥用了的概念,心理学意义上的情商与社会生活中的“高情商”并不相同。提高社交能力还需要涉及更广泛的心理学课题。而对于“心理学科普”的话题,张昕教授表示,市面上所见到的“伪心理学”都是一些包装的很好的观点,如果科学地思考很快就能发现其内在矛盾,心理学科普的工作者应当注意提高内容的广度与趣味性。

 

现场观众积极向嘉宾提问

本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心理学研究并与大咖们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心理学。通过一系列观点的共鸣和交流,魏教授和张教授在吐槽中一一击破“伪心理学”的谎言,给大家带来了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认知与发展。正如两位教授所说,心理学是一门进可研究艰深科学问题、退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学问。我们在学习认知心理学这门科学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在未来生活中多关注身边关于心理学的点滴来更好地认识身边的人,更完整地来认识这个世界。在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工作人员与嘉宾合影留念

活动感言:

 

在周六的共享空间活动中,我作为成人直播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分享我与心理学的故事。活动期间,见到了敬仰已久的Dr.魏和张昕老师,也和对心理学有兴趣的同学们相互交流,分享一些自己对心理学的感受,讲述对于我这样一个商学院的学生来讲心理学究竟意味着什么。自己大二选择心理学双学位以来,有体验过课程冲突、课业繁重的苦闷,不过心理学给我的成长带来了更多影响。感谢学院给我这次与大师交流的机会,我会继续努力,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迎着阳光,完善自己。

——分享嘉宾包岱秦

第一次参加团委组织的活动,如沐春风。集朝气与专业性于一体,令我获益良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创意和组织,也非常荣幸有此机会作为分享嘉宾同两位专业教授和优秀的同学们一起畅游心理学的知识海洋。

——分享嘉宾 张炜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成人直播 的这一系列分享活动,也非常荣幸能够以分享嘉宾的身份参加。很幸运能够在现场聆听两位教授关于科学心理学的讲解,并认识到非常优秀的前辈和同学,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与学科探索。

对我个人而言,我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向更多人介绍记忆运动的性质与现状,乃至解答一些人关于记忆运动的疑问。虽然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但也对魏教授和张教授分享的很多内容有所共鸣,对于科学的心理学有了更多的认知。同时,我也衷心希望记忆运动能够为更多人所了解,相关的教育行业能够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更多人带来提升自我的机会。

——分享嘉宾 倪梓强

这一次的分享是一个非常棒的经验!

谢谢辛苦的团队,从事前的筛选、沟通到当天的流程、准备都非常细心而且完善!谢谢你们带给所有人一个成功的讲座!

这一次活动收获满满,除了见到两位教授有趣的互动,也认识了一起分享的几位嘉宾,听到大家对于心理学不同方面的喜欢。好开心在北大交换的期间能够参与这样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分享嘉宾 王苡蓁

很幸运能够见到魏坤琳和张昕两位教授。之前听心理学系的同学提过他们:私交很好,年轻有为,风趣幽默,热爱运动。在活动中,听到二位配合默契的分享,时而严肃,时而调侃,真是恰如其分诠释了分享二字,而非枯燥地讲课。

印象最深的,是Q&A环节。魏坤琳教授说,大学四年要好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深有感触,初进燕园,我想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探寻更多的可能性。我希望,客观的评价自己,以便在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正如苏格拉底所言:认识自己真的是一生的课题。

一期一会,分享空间已经超越了交流平台的狭隘定位,它是一个时代越发尊重个体包容差异的缩影,更是鼓励三缄其口的青年人敢说敢做的机制。愿:毋分你我,享你所想,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主持人衣龙雨

这次“2+X分享空间”活动,让我收获良多。除了两位教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演讲让我对心理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外,更关键的是,活动的准备阶段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者之一,我是从来没有组织过这类活动的菜鸟。在开始策划的时候,仿佛面对着一片荒原。从发邀请函到面谈,从构思活动形式到确定活动流程,中间遇到的困难很多。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活动的理解,对分享空间的理解也逐渐清晰了起来。这个过程也许就是“分享空间”的另一重意义——它既能打破怪圈、探寻思想,也能赋予我们对许多事情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分享空间,分享的不只是思想,它也提供我们成长的空间。

——筹备项目组李育松

这次2+x分享空间收获甚多。第一次亲眼见到Dr.魏,为其信手拈来的举例、深入浅出的阐释、幽默严谨的讲解而折服。而张昕教授又是另一种风格,谦逊而又傲娇,不时的段子穿插引得满堂欢笑,把心理学展现的触手可及,这或许是新一代的大师所应当寻求的道路吧。而四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背景的同学分享了他们与心理学的邂逅,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更令人不曾期待到的是Q&A环节,观众的热情以及教授深刻又简明的回答,都令人不胜快乐。对于我而言,一直对心理学深有兴趣,经历了这次活动,感慨更是良多。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心理学之海中寻得一粟才好。

——筹备项目组汤杰

能够参与昕理乾坤“2+X”分享空间的组织和策划,于我而言是一次非常珍贵的经历。长达3个小时的分享会,是学术的盛宴,思维的碰撞,也激起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张昕教授和魏坤琳教授戳开“伪心理学”的面纱,让我能更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他们还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分享了生活中有趣的心理现象,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张炜学姐的真挚演讲,倪子强学长的童年回忆、王苡蓁学姐的趣味分享,还有包岱秦学长的亲身体会,这些都给我留下了许多回忆......这是一个精彩的下午,也是一场非常有趣、成功的活动!

——筹备项目组韩雪

 

 


 

 

 

分享

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编:100871

咨询电话:010-62747283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科研楼K07

©2017 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